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
董事长前脚协助调查,代理董事长后脚就宣布减持公司股份,再加上业绩连年下滑,投资者的万千情绪在飞利信(300287.SZ)的股价上有所显现。
4月12日以来,公司股价累计跌去19%。截至5月25日收盘,飞利信报收于3.66元/股,下跌1.88%,换手率3.2%,成交量41.11万手,成交金额1.51亿元。从资金流向来看,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89.88万元。
(资料图)
股价跌跌不休引起投资者在公司近期业绩说明会上多次追问,能否摆脱连续亏损的不利境况也受到外界关注。如今,飞利信对于自身业务的发展,到底有几成信心?
业绩连续三年亏损
从业绩来看,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。2020年至2022年,飞利信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-13.25亿元、-2.77亿元、-4.69亿元。对此,飞利信在公告中表示,主要受以下多种因素影响:
一是经济环境变化,公司在各地的多个相关项目执行进度和供货周期大幅延迟,从而影响了收入确认。二是财政资金紧张,公司催收应收账款并未取得显著效果。三是银行贷款担保措施受到制约,多重因素导致公司资金流动性不足,公司放弃部分风险较高的项目,缩减了前期投入较多的项目。四是人工成本增加,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因经济环境变化及流动性影响,公司去年已签署合同但未确认收入金额超过4.26亿元,主动放弃的合同金额约2.86亿元,合计约7.12亿元。
流动性方面,截至2022年末,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5.83%,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8794.42万元。受历史诉讼影响,近三年公司整体流动性未能较大改善,贷款担保措施受到制约,未能有大额银行贷款。
连续三年亏损、流动性待改善成为飞利信的最新注脚。那么,公司具体有哪些措施?
据公司公告,飞利信已调整发展战略,聚焦优势主业,缩减垫资项目,稳步发展,在某些业务方向已取得初步成效。三大业务条线逐渐开拓新客户群体。
另外,公司还计划今年通过节流,调整薪酬,对人员进行优化调配,继续按项目控制预算,控制管理费用,适当情况下放缓在建工程建设节奏,从而缩减开支及费用。
与此同时,公司会继续加大催收力度,通过司法程序催收款项。根据目前现在司法判决及催收效果来看,公司预计2023年历史应收账款收回不低于1亿元。
配合调查与减持风波
一边是业绩有待逐步修复,另一边飞利信管理层的动向也曝露公众视野。
年报显示,飞利信董事长、总经理杨振华因个人原因配合相关部门调查,无法正常履行职责,公司未取得杨振华保证2022年年报真实、准确、完整的书面意见。在5月17日召开的公司2022年股东大会上,杨振华也并未出席。
4月11日晚间,飞利信公告称,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之一、董事长杨振华的家属通知,杨振华因个人原因正配合相关部门调查,在配合调查期间暂无法履行董事长、总经理、法定代表人职责。
飞利信表示,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公司高管团队负责。在杨振华无法履行期间,暂由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曹忻军代其履行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、法定代表人职责,以及代为履行公司董事会相关委员会成员的职责。
据悉,曹忻军是飞利信控股股东之一,也是其创始人之一,2008年至2014年8月曾担任公司董事长、法定代表人,2014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,2021年7月至今兼任财务总监一职。
此前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飞利信人士处了解到,杨振华配合调查一事跟上市公司本身没有任何关系,公司经营也并不受影响。
但紧接着,作为代理董事长的曹忻军在4月14日火速抛出减持计划。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、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0470478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0.73%。
5月11日,曹忻军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10264900股,占公司总股本0.72%。减持后,他仍持有占公司总股本2.19%的限售股,以及占比0.01%的流通股。
对于这一减持操作,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次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减持是因为有个人必须解决的、急迫的资金需求。
减持后,作为飞利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,杨振华、曹忻军、陈洪顺、王守言四人合计持股157537048股,占比10.98%。除此之外,持股比例最高为赵经纬,持股比例2.02%,其原为公司创始人。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足1%。
在股权较为分散的背景下,记者注意到,飞利信曾试图引入国资战投,但结果却并不乐观。
5月12日,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管理层一直对改善公司股东结构、引进有协同发展的战略投资者持积极态度。前期跟国资有过深入接触,因种种因素,未达成一致。
面对各种复杂因素,做专做精做强成为飞利信的最新打法。
在业绩说明会上,飞利信方面表示,2023年,公司将继续巩固原有优势领域,夯实业务基础,稳步迭代升级核心产品,根据市场导向拓展新兴业务,持续提升服务能力,优化升级“1+1+N”的新型数字城市整体模式。